□ 記者 吳江 褚雪琴
扎根大理近十年,堅持把論文寫在白州大地上;用心用情搞研究,立志守護洱海碧波蕩漾。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云南(大理)研究院深入推進作風革命、效能革命,以洱海保護治理研究為核心,以“政產學研”融合為載體,重點圍繞水生態修復和水環境改善、高原特色農業等領域創新開展工作,成功走出了一條科技賦能助力洱海高水平保護治理之路。
深化產教融合
強化校地合作,加強校地、校企互訪交流,健全完善溝通協調機制,打破師生、學科和專業壁壘,組建了一支集教學科研、實驗技術、行政管理人員和碩士博士研究生為一體的老中青優勢科研團隊,圍繞洱海保護治理共同開展研究;結合大理州“445”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研究院與大理州聯合建設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培基地,把課堂從三尺講臺延伸到了蒼山洱海一體化保護的火熱一線,建立產業人才聯合定向培養機制,深層次拓展洱海流域水、土、氣、生等多領域教育教學研究,真正做到了在科研實踐中學習知識、提升能力、錘煉素養,實現了產教融合、“政校院企”協同發展。
深化產研融合
科研團隊聚焦洱海流域與湖泊主體水環境質量分析與評估中心工作,科學評估洱海月度、年度入湖污染負荷變化情況,為精準施治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數據支撐。聚焦洱海低污染水處理、近岸藻類聚集等技術難題,立足上海交通大學扎實的學術基礎和科研基礎,圍繞農村污水處理、湖泊水質演變、藻類防控和濕地建設等方面攻堅克難,成功研發了以污水處理和濕地修復為核心的多項實用技術直接推廣應用,并形成發明專利60余項。
深化產才融合
立足校地共建的科研平臺定位,著力構建“院士專家團隊+博士后+研究生”的人才引進和培育體系,成功申建了5個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上海交通大學云南(大理)研究院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柔性引進重點領域學術研究人員,培育碩士、博士研究生,為地方科研工作提供硬核人才支撐。研究院先后被授予云南省“招才引智工作站”、大理州“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基地”“大理州科普教育基地”等。
深化“黨民”融合
研究院洱海黨支部扎根云南少數民族地區、駐守洱海保護與治理研究一線,不斷深化“黨建—團建—民建”三線聯動工作。以黨支部“結對共建”為載體,分別與大理州委組織部第一黨支部、滇西應用技術大學健康教育學院黨委、洱源縣豐源村黨總支簽訂共建協議,以黨建促合作,以共建謀發展,在黨建工作、鄉村振興、生態文明等方面攜手合作。研究院洱海黨支部先后獲“上海市先進基層黨組織”“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被教育部遴選為“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凝練形成的“生態文明建設的洱海路徑——大理洱海保護治理研究經驗”入選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主題案例。